水稻二化螟虫的防治
水稻在分蘖期受到二化螟危害,出现枯鞘和枯心苗,孕穗期、抽穗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,秕粒增多,遇大风易倒折,为害严重的整穗全白,用手轻轻一提很容易抽出,可见虫口和二化螟的粪便。
二化螟的越冬代成虫因5~6月份的气候条件不同和地理位置不同,危害时间差异很大,一般年份在6月末至 7月中旬低龄幼虫聚集在叶鞘内侧为害,造成水稻底部叶片枯鞘,7月中下旬钻入茎秆造成枯心和白穗。
化学药剂防治是当前控制水稻二化螟为害的重要措施,由于二化螟是钻蛀性害虫,一旦幼虫蛀入茎秆内,防治效果较差。二化螟幼虫从孵化到蛀入茎秆大约需要半个月时间,所以这段时间是防治最佳时间。防治药剂一般药效时间为5~7天,防治过早,虫卵未孵化为幼虫,药剂不能发挥作用;防治过晚,幼虫蛀进茎秆,防治药效差,即便是二化螟幼虫防治死了,植株也造成危害了。因此,判断防治二化螟的时间非常关键,一般情况下,从6月下旬开始观察水稻茎秆在水面上10厘米左右位置,当叶鞘出现不规则变黄现象,重者伴有褐色条纹,这是扒开叶鞘,在叶鞘内会发现二化螟幼虫,此时是防治二化螟的最佳时间。通常情况下防治时间一般在7月5~20日之间。
防治药剂可选择氯虫苯甲酰胺(康宽)10毫升/亩兑水30公斤茎叶均匀喷雾;20%杀虫双水剂150~200克/亩兑水喷雾或甩施;50%杀螟松乳油50~100毫升/亩兑水喷雾等。发生严重年份打第一遍药后间隔5~7天再打一次药。施药后应保持72小时不排灌,3~5厘米浅水层。
作者:衣绍清 文章来源: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 |